重疾险的天也要塌了吗!商业医疗保险也都这么内卷了吗?
“重疾险的天要塌了?”这标题一出,估计不少人心里咯噔一下。
毕竟,辛辛苦苦攒钱买保险,图的就是个安心。
要是这“安心”也靠不住了,那可真让人焦虑。
说起保险,那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记得我刚工作那会儿,保险代理人比苍蝇还多,天天围着你转,恨不得把你家祖坟都刨出来,看看有没有投保的潜力。
那时候的百万医疗险,简直就是保险界的“网红”,几百块钱就能换来几百万的保障,听起来跟天上掉馅饼似的。
文章里提到,作者当年做保险代理人的时候,也给自己和家人买了百万医疗险。
那时候,这玩意儿还挺稀罕,得是内部人员才能单买,普通客户想买还得搭配主险。
而且,岁数大了还不爱卖给你,嫌风险高。
这操作,是不是有点店大欺客的意思?
刚开始,保费确实便宜,一年几百块,感觉跟白捡一样。
可随着年龄增长,保费也跟着水涨船高。
现在一家六口,一年光医疗险就得一万多,这钱烧的,简直比供孩子上学还费劲。
更扎心的是,这玩意儿还是消费险,交一年保一年,不带返还的。
说白了,就是花钱买心安,万一有个啥事儿,能有点保障。
可现在,这“安心”也开始打折了。
DRG改革后,百万医疗险的弊端逐渐显现。
有些药,医院不报销,只能到外面买,而百万医疗险又不cover这部分费用。
这下可好,重大疾病的保障,硬生生被砍掉了一块。
你说,这钱花的值吗?
更让人头大的是,保险公司又开始推销什么“终端医疗险”了。
听起来高大上,说是能弥补百万医疗险的不足。
保险代理人那嘴,简直能把死人说活了,忽悠你买买买。
可仔细一研究,这玩意儿就是升级版的百万医疗险,保费翻了好几倍,动辄几千上万。
文章里也算了笔账,如果换成中端医疗险,一家六口一年得多交好几万。
这钱,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本来买保险是为了减轻经济负担,结果越买越穷,这算盘珠子拨拉的,怎么感觉有点不对劲呢?
说实话,现在的保险市场,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各种各样的险种,各种各样的条款,看得人头昏脑胀。
保险公司为了赚钱,也是绞尽脑汁,不断推出新产品,变着法儿地让你掏钱。
就拿这个“终端医疗险”来说,它号称覆盖了公立医院特需部、国际部,甚至还包括一些私立医院。
听起来确实诱人,毕竟谁不想住个条件好点的医院呢?
可问题是,这些地方的医疗费用,那可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而且,这“终端医疗险”的免赔额也比较低,甚至可以选择零免赔。
也就是说,只要你住院了,基本上所有的费用都能报销。
可羊毛出在羊身上,这高额的保费,最终还是得消费者来承担。
说白了,保险公司就是抓住了人们怕生病的心理,利用信息不对称,忽悠你买各种各样的保险。
他们才不管你是不是真的需要,反正只要能让你掏钱,他们就乐开了花。
当然,我不是说保险都是骗人的。
有些保险,确实能在关键时刻起到作用,帮你渡过难关。
但问题是,我们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呢?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需求。
不要盲目跟风,看到别人买什么就买什么。
要根据自己的年龄、收入、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险种。
其次,要仔细阅读保险条款。
不要只听保险代理人的一面之词,要自己认真研究保险条款,了解清楚保险的保障范围、免赔额、理赔流程等。
再次,要货比三家。不要只看一家保险公司的产品,要多比较几家,选择性价比最高的。
最后,要量力而行。
不要为了买保险而影响正常生活,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选择合适的保额。
说实话,买保险就像谈恋爱,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不要被那些花言巧语迷惑,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明智的选择。
话说回来,重疾险的天是不是真的要塌了,我不敢妄下结论。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保险市场正在发生变化。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DRG改革的深入,传统的重疾险可能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需要不断创新,推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而消费者也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保险意识,才能在复杂的保险市场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保障。
其实,说到底,保险就是一种风险管理工具。
它不能让你不生病,但可以在你生病的时候,帮你减轻经济负担。
所以,买保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不是为了给自己增加压力。
希望大家都能理性看待保险,不要盲目跟风,也不要被保险公司忽悠。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享受到保险带来的保障。
对了,大家有没有买过百万医疗险?
你们身边的人有用到过百万医疗险吗?
大家怎么看待这个中端医疗保险呢?
欢迎大家互动留言,分享你们的经验和看法。
南宁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