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周卓玥 实习生 陈思蓁
近日,黑龙江一名36岁男子吴铁鑫在高温天气中突感不适,出现呕吐、腹泻、全身虚弱,随后晕倒送医,最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不幸去世。家属表示,吴先生自10岁起患有1型糖尿病,长期依赖胰岛素治疗。医生分析,此次悲剧由中暑诱发,加之糖尿病并发症共同作用导致。
这起事件提醒大家:糖尿病不仅是“控制饮食”那么简单,隐藏的并发症可能在突发状况下迅速恶化,危及生命。那么,糖尿病有哪些常见并发症?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识别和预防?对此,封面新闻记者采访到了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科副主任杨帆。
1型和2型糖尿病的区别
杨帆表示,1型糖尿病通常为自身免疫性疾病,胰岛β细胞被破坏,胰岛素几乎完全缺乏,因此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且更易发生急性并发症。它发病率较低,但病情进展快,危害大。
相比之下,2型糖尿病多与超重、肥胖、久坐、饮食不健康等生活方式因素相关。也更为常见。患者早期表现为胰岛素抵抗,胰岛功能逐步减退,长期可能导致大血管病变如冠心病、脑卒中等。
展开剩余69%并发症分为急性和慢性
糖尿病的并发症可大致分为急性与慢性两大类:
急性并发症主要包括:
- 酮症酸中毒:常见于1型糖尿病,血糖大于16.7毫摩每升就有酮症酸中毒的风险。
- 高渗高血糖综合征:常见于2型糖尿病,血糖极高伴脱水,死亡率也较高。
- 严重低血糖:若血糖过低未及时补糖,可引发昏迷、脑损伤等。
慢性并发症则包括:
- 视网膜病变:可致黄斑水肿、失明。
- 糖尿病肾病:进展至蛋白尿、肾衰竭,甚至需要透析。
- 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脚麻木、排汗以及大小便异常等。
- 大血管病变:心脑血管狭窄堵塞,可能诱发心梗、脑梗、糖尿病足等严重后果。
早期信号需重视
杨帆提醒,糖尿病并发症往往“潜伏”多年才显现,早期识别尤为关键。常见信号包括:
- 视物模糊
- 夜尿增多或泡沫尿
- 手脚麻木
- 足部伤口难愈合
- 腹泻便秘交替
- 易感染、心率快、口干、饭后嗜睡等
控糖不能只看血糖
“糖尿病并发症不是单一的血糖所导致的,它可能是由多种代谢指标异常所引起。”杨帆指出,除了监测血糖,患者还需关注血压、血脂、尿蛋白、体重、腹围、体脂率等多项指标。
日常管理是关键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核心在于长期自我管理。饮食上应控制热量,多喝水,多吃蔬菜和蛋白,调节进食顺序,细嚼慢咽。运动方面建议每天40分钟中高强度的有氧结合无氧运动,在餐后半小时到1小时进行。
血糖监测也很关键。1型糖尿病可使用动态血糖仪,2型则需定期测空腹和餐后血糖,每三个月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眼底、足部神经和尿蛋白肌酐比需每年筛查,每三年检查一次外周血管。
同时,规律作息、保持情绪愉悦、避免熬夜,也有助于血糖控制和减少并发症风险。
高温天气特别警惕
最后,杨帆特别提醒,夏季高温易引发脱水,应特别警惕高血糖状态下的中暑风险。糖尿病患者应每日充足饮水,必要时备好急救药物。
发布于:四川省南宁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